阅读点亮生活,领读者科普活动走进江夏区聚贤书局

日期:2025年09月27日 来源:湖北省图书馆志愿服务总队 点击量: 162 次
【字体:     分享 打印

9月27日下午,由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读书节与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数学与物理学院联合主办、江夏区图书馆承办的“阅读点亮生活·科普启迪智慧”领读者科普展演活动在聚贤书局城市书房成功举办。

U02025092908512903322280.jpg

活动现场展示了包含辉光球、牛顿摆、楞次定律磁悬浮环等多项经典物理实验装置。中国地质大学数理学院的志愿者们就实验装置和原理作一一介绍,引起青少年的探索兴趣。

U02025092908522904364812.png

“来,轻轻把手掌放上去。”随着指令,当孩子的手掌触碰到那颗晶莹的“辉光球”表面时,一道绚丽的紫色电弧如被赋予了生命般,瞬间从球心径直“劈”向掌心,引得周围一阵惊叹。“这是电离子在寻找导体路径,”志愿者笑着解释,“你的手,成了它最想走的‘路’。”孩子们排着队,争相体验这“掌控闪电”的神奇一刻。

U02025092908532901482047.png

“伽尔顿板”前围满了人。孩子们轮流将一个小球从顶部的入口投入,小球在经过层层交错钉子的随机碰撞后,最终在底部堆积成一个经典的钟形曲线。“虽然每一个小球落下的路径是随机的,但大量小球最终会呈现一个有规律的分布,”志愿者借此引出概率统计的初步概念,“这就是偶然中的必然。”概率统计知识通过伽尔顿板实验进行了演示,小球经随机碰撞后形成的正态分布曲线,揭示了随机现象中的统计规律。

U02025092908532904653229.png

U02025092908552903474026.png

蛇形摆装置通过摆长差异产生的运动相位差,呈现出简谐运动的合成与波动规律的直观图像。穿墙而过实验则巧妙利用轨道设计与惯性原理,实现了视觉上的“穿透”效果,体现了物理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创造性思维。

活动现场气氛严谨而有序,学生与家长在志愿者引导下依次观察实验现象并聆听原理讲解。多名家长表示,此类科普活动有效激发了青少年对自然科学的探究兴趣,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感知的物理现象,是对学校教育的良好补充。中国地质大学志愿者团队表示,通过高校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,能够更高效地实现科学知识的社会化传播。湖北省图书馆相关负责人指出,本次科普展演是“长江读书节”深化阅读推广内涵的重要实践,通过跨部门协作将优质科普资源输送至基层,助力全民科学素养提升。未来将持续优化馆校合作机制,打造更丰富的科普阅读活动体系。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实验展示与经典阅读推荐相结合,使公众在互动中感受科学魅力,在阅读中深化理论认知,实现了科普教育与社会服务的有机融合,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创新案例。